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平菇液体菌种制备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设备与材料、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保存运输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平菇液体菌种的制备及其相关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leurotus Liquid Spaw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10T 345-2024平菇液体菌种制备技术规范》是一项关于平菇液体菌种制备的技术标准,它对液体菌种的生产过程、设备要求、操作流程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条文出发,对其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在原材料选择上,该标准强调了培养基成分的重要性。根据标准中的规定,培养基应包含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基本营养成分,并且要确保这些原料的质量稳定可靠。例如,碳源通常使用葡萄糖或蔗糖,而氮源则多采用玉米浆或者酵母膏。此外,对于水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必须是经过净化处理后的纯净水,以避免杂菌污染。
其次,关于发酵罐的选择与使用,标准指出应选用具有自动控温、搅拌功能且易于清洗消毒的专业发酵设备。同时,还要求在每次使用前后都要彻底清洁发酵罐内部,并定期对其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另外,在接种过程中,需要保证无菌操作环境,防止外界微生物侵入影响最终产品的纯度。
再者,关于发酵条件设定方面,标准给出了具体的温度范围(通常是25℃~30℃)、pH值调节区间(一般为6.0~7.0)以及搅拌速度参数等关键指标。这些参数直接影响到菌丝生长速率及代谢产物积累情况,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执行。特别是在温度控制上,过高会导致菌体过早衰老死亡,过低又会延缓生长周期,所以精准调控至关重要。
最后,在成品检测环节中,标准明确了多项检验项目如活菌数测定、外观观察等,并设定了相应的合格标准。比如,每毫升样品中至少含有1×10^8个活性细胞才算达标;另外还需注意颜色是否均匀、气味是否正常等问题。只有当所有检测结果均符合规定时,才能认定该批次产品合格并允许出厂销售。
总之,《DB1310T 345-2024平菇液体菌种制备技术规范》通过上述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措施来保障了产品质量安全,同时也为生产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有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