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豆生产过程中农药减施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大豆种植中的农药减施技术应用与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esticide Reduction in Soybean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大豆农药减施技术规程》(DB4101/T 93-2024)为河南省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减少大豆生产中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一、适用范围与基本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内采用化学防治手段防控大豆病虫害的区域。其核心原则包括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三方面。安全性要求所使用的农药及施药方法不得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经济性强调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环保性则注重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些原则贯穿于整个规程之中,指导各环节的具体操作。
二、病虫害预测预报
规程指出应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定期调查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并根据历史数据和气象条件预测未来趋势。例如,在大豆苗期需重点关注地下害虫如蛴螬等的发生动态;开花结荚期则要警惕蚜虫、食心虫等的危害。通过准确的预测预报,可以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避免盲目用药。
三、合理选择农药种类
规程推荐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产品,并优先考虑生物源或矿物源制剂。例如,对于大豆霜霉病可用含氟啶胺成分的悬浮剂;防治大豆食心虫可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同时,还应关注不同农药之间的轮换使用,防止产生抗药性问题。此外,规定了每种农药的最大推荐剂量及安全间隔期,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精准施药技术
规程强调应用现代植保机械实现精准施药。例如,对于行距较窄的大豆种植模式,建议采用背负式喷雾器或小型无人机进行作业;而对于大规模连片种植区,则推荐使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此外,还特别提到夜间作业可以提高药液附着率,减少飘移损失。同时,规程给出了具体的稀释倍数和施药速度参考值,便于实际操作。
五、综合防控策略
规程提倡采用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病虫害管理。除了化学防治外,还包括农业措施如合理布局、轮作倒茬以及物理方法如灯光诱杀等。例如,在播种前深耕灭茬可有效压低越冬虫口基数;利用黄板诱集蚜虫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辅助手段。通过构建多层次的防控体系,能够显著降低单一依赖化学农药的风险。
六、废弃物处理要求
规程对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置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使用者将空瓶空袋集中存放,并交由专业机构统一处理,禁止随意丢弃。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土壤水源免受污染,也是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综上所述,《大豆农药减施技术规程》(DB4101/T 93-2024)从多个维度规范了大豆生产过程中的农药使用行为,既保障了作物安全又兼顾了环境保护。希望广大农户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共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