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瓦氏黄颡鱼成鱼池塘养殖的环境条件、放养前准备、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收获与运输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瓦氏黄颡鱼成鱼的池塘养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ond Culture of Adult Wa's Yellow Catfish (Pelteobagrus vachelli)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瓦氏黄颡鱼是一种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其成鱼池塘养殖技术规程对于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对DB 3404T 15—2024《瓦氏黄颡鱼成鱼池塘养殖技术规程》中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池塘准备
1. 池塘选址与设计:要求池塘应选择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的地方,面积一般为5-20亩,水深保持在1.5-2米之间。池塘底部要平坦,便于管理和操作。
2. 清淤消毒:在放养前需清除过多的淤泥,并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药物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以杀灭病原菌和寄生虫。
二、苗种选择与投放
1. 苗种来源:优先选用经过检疫合格的健康苗种,确保苗种来源可靠,避免引入病害。
2. 投放密度:根据池塘条件合理确定放养密度,通常每亩放养规格一致的瓦氏黄颡鱼苗种800-1000尾左右,同时搭配适量鲢鱼、鳙鱼等滤食性鱼类作为混养品种。
三、日常管理
1. 饲料投喂:采用优质配合饲料,保证营养全面均衡。投喂量应根据天气状况、水温变化及鱼群摄食情况灵活调整,一般每天投喂两次,上午9:00-10:00和下午4:00-5:00各一次。
2. 水质调控: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溶解氧、pH值、氨氮含量等,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必要时可通过换水、增氧等方式改善水质条件。
3. 疾病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定期巡塘观察鱼群活动状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一旦发生疾病,应立即停止投喂,查找病因并采取相应措施治疗。
四、收获与运输
1. 收获时间:一般在养殖周期结束后的秋末冬初进行收获,此时鱼体肥壮,品质最佳。
2. 运输方式:采用活水车或其他适合长途运输的方式将商品鱼运往市场销售,确保运输过程中鱼体活力不受影响。
以上内容是DB 3404T 15—2024规程中的核心要点,希望对从事瓦氏黄颡鱼养殖的朋友有所帮助。在实际生产中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技术规范,不断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