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地质环境监测站(点)的选址、设计、建设、设备配置及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各类地质环境监测站(点)的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Ge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tations (Poi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07/T106-2024地质环境监测站(点)建设规范》是山东省为统一和指导地质环境监测站(点)建设而制定的技术标准。该标准从选址、布设、建设到运行维护等方面对地质环境监测站(点)提出了具体要求,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选址原则
标准规定了地质环境监测站(点)的选址应综合考虑区域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等因素。例如,第四章明确提出监测站(点)应避开滑坡、泥石流等易发区,并且要确保交通便利以利于设备安装与后期维护。这一规定旨在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便于技术人员及时到达现场处理突发情况。
二、布设要求
在布设方面,第五章强调了监测网络布局应当科学合理,既要覆盖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分布区,又要避免重复布设造成资源浪费。具体来说,对于岩溶塌陷、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域,至少需要设置一个监测站(点),并且相邻站点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5公里。此外,还要求每个监测站(点)都必须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如防雷装置、防盗报警系统等,以保障仪器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三、设施建设
关于设施建设,第六章给出了详细的指导。首先,监测站房应采用标准化设计,具备良好的通风、防水、隔热性能;其次,供电线路需独立敷设,并配置不间断电源系统以防断电影响监测工作;再次,通信设施的选择上优先推荐无线传输方式,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有线施工带来的干扰。另外,还特别提到监控摄像头的安装位置及角度要经过精心规划,确保能够全方位记录站内活动情况。
四、运行维护
最后,在运行维护部分,第七章提出了定期检查、校准仪器仪表的重要性。所有监测设备每年至少要进行全面检测一次,发现问题立即维修或更换。同时,还要建立完整的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设备台账、巡检记录、故障报告等。另外,为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各监测单位还需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应急演练。
综上所述,《DB3707/T106-2024地质环境监测站(点)建设规范》不仅涵盖了从前期准备到后期管理的全过程,而且每一项条款都紧密结合实际需求,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意义。希望广大从事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同仁们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本标准,共同推动我国地质环境保护事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