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牦牛短期育肥的场地选择、育肥前准备、饲料配方、饲养管理、疫病防控及出栏标准。本文件适用于西藏地区牦牛的短期育肥生产和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Short-term Yak Fatten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4T 0378-2024牦牛短期育肥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西藏地区牦牛短期育肥的技术指导文件。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1. 环境条件:标准要求育肥场应选址在地势较高、通风良好且远离污染源的地方。这主要是为了确保牦牛能够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生长,减少疾病的发生率。良好的通风和清洁的环境有助于提高牦牛的舒适度,从而促进其快速生长。
2. 饲料配比:标准建议采用高能量、高蛋白的日粮配方。具体而言,粗饲料与精料的比例应保持在6:4左右,并且需要根据牦牛的实际体重调整日粮量。这样的配比可以满足牦牛快速增重的需求,同时避免因过度喂养导致的消化问题。
3. 饲养管理:标准强调了日常观察的重要性,包括牦牛的精神状态、食欲以及粪便情况等。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此外,还规定了定期驱虫和疫苗接种的时间表,以预防常见疾病。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是保证育肥效果的基础。
4. 屠宰时间:建议在育肥期结束后的第100天至120天之间进行屠宰。这段时间内,牦牛肉质最佳,既能保证肉品质量,也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过早或过晚屠宰都会影响最终产品的品质。
5. 记录保存:所有相关的生产数据都必须详细记录并妥善保管至少两年以上。这些信息对于追溯产品质量、改进养殖技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数据分析还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所在,为未来的养殖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牦牛短期育肥技术规范》从多个方面对牦牛养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旨在通过标准化的操作流程来提升牦牛产业的整体水平。遵循此标准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牦牛肉产量,还能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