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设施羊肚菌抗连作障碍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场地选择、土壤处理、菌种选择、播种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关键环节。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设施羊肚菌的抗连作障碍栽培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nti-Continuous Cropping Obstacle Cultivation of Mushroom Morel in Facilit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3484—2024《设施羊肚菌抗连作障碍栽培技术规程》是由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旨在规范设施条件下羊肚菌的栽培管理,提高羊肚菌的产量和品质。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选址与规划
- 场地选择:要求场地应远离污染源,土壤、水源和空气质量需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这有助于确保羊肚菌的生长环境无害化,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 设施布局:规定了温室或大棚的合理布局,包括间距、朝向等要素。合理的布局可以优化光照条件,促进羊肚菌的光合作用。
栽培基质
- 基质配比:推荐使用腐殖土、稻壳、玉米芯等多种原料混合制成的栽培基质。这种基质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能够满足羊肚菌生长的需求。
- 消毒处理:强调了基质在使用前必须经过高温蒸汽或其他有效方法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病原菌和杂菌的危害。
种植管理
- 播种时间:建议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适宜的播种期,一般为秋季。适时播种有利于羊肚菌菌丝体的快速定殖和子实体的形成。
- 水分管理:要求保持基质湿润但不过度积水,特别是在出菇阶段需要特别注意水分供应。过多的水分会导致烂菇现象的发生。
- 温度控制:维持适宜的温度范围对于羊肚菌的正常发育至关重要。通常白天温度保持在15℃至20℃之间较为理想。
病虫害防治
- 预防为主:提倡采用农业措施如轮作、清洁田园等方式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同时,鼓励使用生物农药代替化学药剂,保护生态环境。
- 监测预警: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定期巡查田间情况,可以尽早采取应对措施。
收获与采后处理
- 适时收获:当羊肚菌子实体充分长大且颜色变为深褐色时即可采摘。过早或过晚收获都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商品价值。
- 分级包装:收获后的羊肚菌应当按照大小、形状等标准进行分级,并妥善包装储存。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产品档次,也有助于延长保鲜期。
以上内容是对DB15/T 3484—2024部分核心条款的深入解析。遵循这些指导原则不仅能够帮助种植者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还能促进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