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医疗机构既有建筑安全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基本原则、工作流程、风险评估方法、隐患排查内容及治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既有建筑的安全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Title:Guidelines for Safety Risk Management and Hidden Hazard Investigation and Treatment of Existing Buildings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C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医疗机构既有建筑安全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发布对规范医疗机构既有建筑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聚焦于新旧版本中关于“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的变化进行深入分析。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的要求较为笼统,仅强调了定期检查和维护的重要性,但缺乏具体的实施步骤和技术要求。而在新版《指南》中,这一部分得到了显著加强,明确了评估的具体流程、所需资料以及评价标准。
首先,在评估流程上,《指南》提出了更为详细的步骤:包括初步调查、现场检测、数据分析、风险评估及最终报告编制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任务目标和操作细则,例如,在初步调查阶段,需收集建筑物的设计图纸、施工记录等基础信息,并结合实际使用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潜在的风险点。
其次,关于所需资料,《指南》不仅限于传统的纸质文档,还特别提到了数字化档案的重要性。这包括但不限于BIM模型、物联网监测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获取的信息。这些资料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建筑现状,提高评估准确性。
最后,在评价标准方面,《指南》引入了更加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它综合考虑了建筑的物理特性、环境影响因素以及使用者的行为习惯等多个维度,确保评估结果能够真实反映建筑的实际状况。
通过以上几点可以看出,《指南》的新版修订充分体现了时代发展的需求,为医疗机构提供了更加系统化、专业化的建筑安全管理体系。这对于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指南》的要求开展工作,同时也要根据自身特点灵活调整实施方案,以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