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池塘稻田耦合循环系统改造的技术要求、设计原则、施工方法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无锡市范围内进行的池塘稻田耦合循环系统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ransformation of Pond-Rice Field Coupling Circulation System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02/T 1072-2024池塘稻田耦合循环系统改造技术规范》是一项针对池塘与稻田耦合循环系统的专业性技术标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改造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水平。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明确了“池塘稻田耦合循环系统”的概念,即指在池塘养殖与稻田种植之间建立物质能量交换关系的一种复合生态系统。这一定义强调了该系统的生态循环特性,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总体要求
在总体要求中规定了系统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一是生态优先原则,确保改造后的系统能够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收益的平衡;二是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制定适合的改造方案;三是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长远利益而非短期效益。这些原则为整个改造过程设定了方向性的指导方针。
三、池塘改造技术
对于池塘部分的改造,标准提出了具体的尺寸规格和技术参数。例如,池塘深度建议保持在1.5至2米之间,并且需要配备完善的进排水设施以保证水质管理的有效性。此外还特别强调了防渗漏处理的重要性,避免因漏水导致水资源浪费及污染扩散问题的发生。
四、稻田改造技术
针对稻田区域,则需考虑土壤改良措施以及灌溉系统优化等内容。土壤改良方面可以采用有机肥施用等方式来提高土壤肥力;而灌溉方面则推荐使用滴灌或喷灌等节水型灌溉方式,这样不仅能够节约用水还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同时,在稻田内适当设置浅水区也有利于鱼类生长繁殖。
五、连接通道建设
为了促进两个子系统之间的有效沟通交流,必须精心规划并建造好连接通道。这包括但不限于设置专用的水流导引装置、安装过滤网防止杂物进入以及定期清理维护等环节。良好的连接通道有助于维持整个复合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状态。
六、监测与评估体系
最后还需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监测与评估体系用于跟踪记录系统运行情况。这涵盖了水质检测频率、生物量变化趋势等多个方面内容。通过持续地收集数据并分析结果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对策加以解决。
以上就是对《DB3202/T 1072-2024池塘稻田耦合循环系统改造技术规范》中几个关键点所做的深入剖析。希望可以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项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