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市政道路中建筑垃圾填筑路基的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方法、质量控制及验收标准。本文件适用于采用建筑垃圾作为填料进行路基填筑的市政道路工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oadbed Construction of Municipal Roads Using Construction Waste as Filling Material
中国标准分类号:P4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 3406T 022—2024《市政道路建筑垃圾填筑路基施工技术规范》是安徽省淮北市发布的关于建筑垃圾在市政道路路基施工中应用的技术标准。该标准对建筑垃圾的处理、使用范围、施工要求等做出了明确规定,旨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保障工程质量。
一、适用范围与术语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市政道路工程中采用建筑垃圾作为路基填料的施工。其中,“建筑垃圾”指建筑工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包括砖瓦、混凝土块、渣土等。“路基”是指为路面提供支撑的基础结构。
二、基本规定
1. 建筑垃圾应经过破碎、筛分处理后方可用于路基填筑,确保颗粒大小符合设计要求。
2. 施工前应对建筑垃圾来源进行严格控制,禁止含有有害物质或易腐烂成分的垃圾进入施工现场。
3. 路基填筑时应分层压实,每层厚度不宜超过30厘米,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检测。
三、施工准备
1. 施工单位需根据工程特点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明确建筑垃圾的运输路线、堆放位置及处理方式。
2. 对建筑垃圾进行预处理,包括破碎、筛分、清洗等工序,确保其物理力学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3. 在正式施工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勘察,了解地下管线分布情况,避免施工过程中造成损坏。
四、施工工艺
1. 填筑顺序:由低至高逐层填筑,相邻两层之间应搭接良好,防止出现纵向裂缝。
2. 压实方法:采用振动压路机或其他适合的压实设备,碾压次数和速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 检验频率:每500平方米取样一次,检测干密度、含水量等指标,确保压实度达到设计值。
五、质量检验
1. 干密度检测:使用灌砂法或核子密度仪测定,结果不得低于设计值。
2. 含水量检测:通过烘干法测量,偏差范围应在±2%以内。
3. 外观检查:路基表面应平整密实,无明显凹凸不平现象。
六、安全环保措施
1. 施工期间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扬尘污染,如洒水降尘、覆盖遮挡等。
2. 建筑垃圾运输车辆须封闭良好,避免沿途遗撒。
3. 废弃物应及时清理运走,保持施工现场整洁有序。
七、验收标准
1. 路基宽度、高度误差不得超过设计值的±5%。
2. 边坡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稳定可靠。
3. 整体外观美观大方,无明显缺陷。
八、注意事项
1. 不同类型的建筑垃圾混合使用时,应先进行试验段施工,确认其兼容性和稳定性后再全面推广。
2. 遇到特殊情况(如地下水位较高)时,应调整施工方案,增加排水设施以保证路基干燥。
3. 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管理水平,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总之,《市政道路建筑垃圾填筑路基施工技术规范》为建筑垃圾在市政道路建设中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有助于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