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寒地水稻采用麻地膜机插秧育秧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管理措施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寒地水稻产区使用麻地膜进行机插秧育秧的生产过程。
Title:Cold Region Rice Mulching with Ramie Film for 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Nursery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寒地水稻麻地膜机插秧育秧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是指导寒地水稻生产的一项重要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与术语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寒地稻区采用机械化插秧方式种植的水稻育秧工作。其中,“寒地”指年平均气温在5℃以下,无霜期少于160天的地区。“麻地膜”是由天然纤维制成的地膜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二、育秧准备
1. 苗床准备:苗床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肥力中等的土地。翻耕深度20-25厘米,结合施入基肥,一般每亩施有机肥200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氯化钾15公斤。
2. 麻地膜铺设:在播种前3-5天,将麻地膜平铺于苗床上,四周压实固定,确保不漏风。铺设时注意保持适当的松紧度,避免影响后期揭膜通风。
三、播种与管理
1. 播种量:根据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播种量,一般常规粳稻每平方米播芽谷250克左右。
2. 播种方法:采用机械精量播种机进行播种,保证种子分布均匀。播种后立即覆盖一层细土,厚度约0.5厘米。
3. 揭膜时间:当秧苗长至二叶一心时开始揭膜通风炼苗,揭膜初期每天早晚各揭一次,每次1小时,逐步增加揭膜时间和次数,直至完全揭除。
四、病虫害防治
1. 主要病害包括立枯病、恶苗病等,可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预防。
2. 常见虫害有稻蓟马、稻飞虱等,可采用生物农药如苦参碱、印楝素等进行防治,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五、移栽与田间管理
1. 移栽时间:当秧苗达到三叶一心至四叶一心时即可移栽,最佳移栽期为当地气温稳定回升至15℃以上。
2. 插秧密度: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等因素确定适宜的插秧密度,一般行距30厘米,株距15厘米。
3. 水分管理:移栽后保持浅水层,促进缓苗;返青后逐渐加深水层,控制无效分蘖;孕穗期保持深水层,促进穗粒发育;抽穗结实期适当控水,增强根系活力。
六、收获
1. 收获时期:当95%以上的稻谷达到完熟期时即可收获。
2. 收割方式:采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机械化收获,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
以上是对《寒地水稻麻地膜机插秧育秧技术规程》部分内容的详细解读。该标准不仅规范了寒地水稻生产的各个环节,还强调了绿色环保理念,对于提升寒地水稻种植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