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秃杉主要病虫害的调查方法、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范围内秃杉林的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ontrol of Main Pests and Diseases of Taxus Chinens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05/T 163-2024 秃杉主要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规程》是云南省针对秃杉有害生物防控制定的地方标准。以下对规程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1. 秃杉:指秃杉属植物,包括秃杉和其变种。
2. 有害生物:指对秃杉生长发育造成损害的病原菌、害虫及其他生物。
二、防治原则
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通过营林措施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一旦发现病虫害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
2. 生物防治优先: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制剂等生态友好的方式控制有害生物。
三、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1. 腐烂病
- 症状识别:树皮出现溃疡斑块,木质部腐烂。
- 防治方法:
- 加强抚育管理,保持林地卫生。
- 发病初期喷施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
- 对严重受害植株及时清除并销毁。
四、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1. 松梢小卷蛾
- 危害特点:幼虫蛀食嫩梢,影响树木正常生长。
- 防治措施:
- 冬季修剪清理越冬虫源。
- 夏季使用性信息素诱捕成虫。
- 必要时可采用高效低毒化学药剂进行喷雾处理。
五、监测与预警
1. 定期开展林间调查,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
2. 建立健全预测预报体系,及时发布警报信息。
3.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监测效率。
六、无公害防治技术推广
1. 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制剂。
2. 保护和利用本地天敌资源。
3. 实行轮作制度,避免连作导致病虫害加重。
以上为该标准中部分内容的重要解读,旨在指导相关人员科学合理地开展秃杉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促进林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