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田地膜残留监测的术语和定义、监测点布设、样品采集与处理、检测方法及数据处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范围内农田地膜残留的监测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of Residual Mulch Film in Farm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T 1807-2024《农田地膜残留监测技术规范》是贵州省发布的关于农田地膜残留监测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监测点布设
标准规定了监测点的选择原则和布设方法。监测点应选择在地膜覆盖面积较大、使用年限较长且具有代表性的地块上。每个监测区域至少设置3个监测点,确保数据的代表性。具体要求包括:监测点距离田边不少于5米,避免边缘效应;同时要避开沟渠、道路等可能影响监测结果的因素。
样品采集
样品采集是监测工作的关键环节。标准要求采用分层采样法,即从地表至地下30厘米深度范围内按一定间隔取样。每层样品重量不得少于200克,并做好详细记录,包括取样时间、地点、深度等信息。此外,还强调了样品的保存条件,要求在4℃以下冷藏保存,且不超过24小时送至实验室分析。
检测方法
对于地膜残留物的检测,标准推荐使用热解吸气相色谱法或红外光谱法。这两种方法能够准确测定地膜残留物的种类及其含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校准与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还应注意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数据处理与报告编写
完成检测后,应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各监测点的地膜残留量平均值及变异系数。当变异系数超过20%时,应重新取样复测。最后,根据监测结果编写详细的监测报告,内容涵盖监测目的、方法、结果以及改进建议等方面,为后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农田地膜残留监测技术规范》不仅提供了系统的监测流程和技术指导,还特别注重细节管理,有助于提高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