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关岭牛精料补充料的原料选择、配方设计、制作工艺及质量控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关岭牛养殖过程中精料补充料的生产与使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ormula and Production of Concentrate Supplement for Guanling Cattle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关岭牛是我国重要的地方优良黄牛品种,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利用这一资源,贵州省制定了《DB52/T 1810-2024 关岭牛精料补充料配方及制作技术规程》。该标准对关岭牛精料补充料的原料选择、营养配比、加工工艺等进行了明确规定,旨在提高饲料质量和养殖效益。
一、原料选择
标准要求所用原料应符合GB/T 19541《饲料原料通用要求》的规定。具体来说:
1. 能量饲料:玉米是首选原料,其干物质含量应不低于68%,粗纤维含量不超过4%。玉米中不得掺杂霉变颗粒,确保无农药残留。
2. 蛋白质饲料:豆粕为主要来源,粗蛋白质含量应达到43%以上,粗纤维含量不超过8%。禁止使用转基因豆粕。
3. 矿物质饲料:选用符合NY/T 750的优质骨粉或磷酸氢钙,钙磷比例保持在1.2:1至1.5:1之间。
4. 添加剂:维生素A、D、E以及微量元素预混料必须符合GB 13078的要求。
二、营养成分指标
根据关岭牛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标准规定了相应的营养成分指标:
1. 生长期:粗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6%,粗纤维含量控制在10%-15%之间,钙含量为0.7%-0.9%,磷含量为0.4%-0.6%。
2. 育肥期:粗蛋白质含量提高到18%左右,粗纤维含量适当降低至8%-12%,钙磷比例调整为1.5:1。
3. 怀孕期:粗蛋白质含量需达到20%,粗纤维含量维持在12%-15%,钙含量提升至1.0%-1.2%。
三、制作工艺
1. 原料处理:所有原料均需经过清理、粉碎处理,其中玉米粒度应控制在2mm以下,豆粕粒度在3mm以下。
2. 混合均匀度:采用双轴桨叶式混合机进行混合,混合时间不少于3分钟,确保各组分分布均匀。
3. 制粒成型:通过环模制粒机将混合料制成直径4-6mm的颗粒,蒸汽调质温度控制在80℃-85℃,以杀灭部分病原微生物并改善适口性。
4. 冷却包装:制粒后及时冷却至室温,并采用防潮包装材料密封保存,防止吸湿结块。
四、质量检验
每批产品出厂前必须进行感官、理化和卫生指标检测:
1. 感官指标:色泽一致,无异味、异嗅,无霉变结块现象。
2. 理化指标:水分含量不超过12.5%,粒度90%以上通过3.5mm圆孔筛。
3. 卫生指标:沙门氏菌不得检出,大肠杆菌限量为≤3MPN/g。
五、注意事项
1. 储存环境:成品应储存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垛高不超过5层。
2. 使用方法:按照推荐用量饲喂,切勿超量添加,以免造成浪费或影响健康。
3. 配套措施:配合优质牧草或青贮饲料使用效果更佳,同时注意饮水清洁充足。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规程,可以有效保障关岭牛精料补充料的质量稳定性和营养价值,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