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划分的原则、程序、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行政区域内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的划分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ivision of Noise-Sensitive Buildings Concentrated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Z6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T 2670-2024 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划分技术规范》是一项地方性技术标准,旨在指导河南省内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的科学划分。这项标准对于保护居民生活环境、控制噪声污染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范围与适用对象
标准适用于河南省行政区域内城市规划区及镇规划区内的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划分工作。这表明标准主要针对的是城镇地区,而非农村或自然保护区等其他类型的区域。明确的适用范围有助于确保标准的应用针对性和有效性。
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定义
标准对噪声敏感建筑物进行了明确定义:是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的建筑物或场所。这一定义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中需要安静环境的各种场所,体现了标准以人为本的原则。
划分原则
标准提出了几个基本原则:一是综合考虑交通干线、工业企业和固定噪声源等因素的影响;二是遵循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社会和谐的原则;三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这些原则为实际操作提供了指导方向,强调了在划分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客观因素也要兼顾主观需求。
区域划分方法
根据标准规定,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可以划分为四个等级:一级(特别敏感)、二级(较敏感)、三级(一般敏感)和四级(不敏感)。划分依据包括但不限于区域内的噪声水平、人口密度以及噪声防护措施等条件。这种分级方式便于政府相关部门根据不同级别的需求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监测点设置要求
为了准确评估噪声状况,标准还对监测点的设置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在每个拟划分区域内至少应设置两个以上监测点,并且这些点位应当能够代表整个区域的平均噪声水平。此外,还需注意避开特殊气候条件下可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如风速过大等情况。
管理建议
最后,标准给出了关于如何有效管理和改善噪声环境的一些实用建议。比如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意识;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定期开展监督检查活动;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减少噪声产生等等。这些都是从长远角度出发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总之,《DB41/T 2670-2024 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划分技术规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完整而系统的框架来处理相关问题而且也反映了当前社会对于提升生活质量重视程度日益增加的趋势下所做出的努力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