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社区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工作规范中关于骨质疏松症的具体要求,包括患者的教育、评估、干预及随访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自我管理工作。
Title:Community Chronic Disease Patient Self-Management Work Specifications Part 4: Osteoporosis
中国标准分类号:C05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4737.4-2024社区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工作规范 第4部分:骨质疏松症》是一项江苏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社区为骨质疏松症患者提供科学、规范的自我管理服务。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标准明确指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疾病,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骨折风险升高。这一定义有助于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病情,并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相应措施。
其次,在“自我管理内容”中强调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标准要求社区工作人员应向患者普及骨质疏松症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症状、诊断方法及预防措施等。例如,患者需了解钙和维生素D对骨骼健康的必要性,从而合理安排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
再者,关于生活方式干预,标准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建议。患者应当保持规律的运动习惯,如散步、慢跑或游泳等低冲击力活动,这不仅能增强肌肉力量,还能改善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此外,戒烟限酒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加速骨质流失。
另外,在药物治疗方面,标准指出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骨吸收药物或者促进骨形成药物,并定期监测骨密度变化情况。同时,对于已经发生骨折的患者,除了接受专业治疗外,还应注意防止二次伤害,比如调整居住环境,移除可能导致绊倒的障碍物。
最后,标准还特别关注了心理支持。由于长期患病可能给患者带来焦虑抑郁情绪,因此鼓励家人朋友给予更多关心与理解,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综上所述,《DB32/T 4737.4-2024》不仅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指导原则,而且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了可操作性强的具体方案,有助于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