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洛旱系列小麦生产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洛阳市洛旱系列小麦的生产与管理。
Title: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Luodan Series Whea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03T 166-2024《洛旱系列小麦生产技术规程》是河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洛旱系列小麦的种植管理,提高产量和品质。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种子处理
标准指出种子处理是确保出苗整齐、健壮的重要环节。要求选用符合GB 4404.1规定的品种,并进行精选,去除病粒、虫蛀粒及杂质。推荐使用药剂拌种,如采用含有效成分15%多菌灵或25%三唑酮的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1%-0.2%比例进行包衣处理。这样做可以有效预防苗期病害,促进幼苗健康生长。
2. 播种时间与密度
播种时间的选择直接影响小麦的生长周期和最终产量。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建议在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时开始播种。对于洛阳地区,一般在10月上旬至中旬为最佳播期。关于播种密度,标准建议每亩基本苗数控制在25万-30万株之间。具体密度需结合土壤肥力水平调整,肥沃田块适当稀植,贫瘠田块适当密植。
3. 肥水管理
合理的肥水供应是实现高产的关键。标准强调基肥要足,追肥要及时。通常每公顷施纯氮量为225kg-300kg,其中70%-80%作为基肥施入,其余部分作追肥。磷钾肥应全部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灌溉方面,提倡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或喷灌。关键生育时期如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需保证充足的水分供给,特别是在干旱年份更应注意适时灌溉。
4. 病虫害防治
针对洛旱系列小麦常见的锈病、白粉病和蚜虫等病虫害,标准提出了综合防控措施。提倡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例如,在发病初期可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如吡唑醚菌酯或氟环唑等进行喷雾防治。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
5. 收获与储藏
收获时机直接关系到籽粒饱满度和商品性。当全田90%以上的小麦植株茎秆变黄,籽粒呈固有色泽且容易脱落时即可收获。收获后应及时晾晒干燥,使籽粒含水量降至12%以下再入库储存。储藏期间要注意防潮、防鼠害,保持库房清洁卫生,定期检查粮情变化。
以上内容基于DB4103T 166-2024标准中的核心要点进行了深入解析,希望对广大种植者有所帮助。严格按照这些技术要求操作,能够显著提升洛旱系列小麦的整体生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