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球盖菇液体菌种生产的术语和定义、设施设备要求、生产工艺流程、质量控制及储存运输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大球盖菇液体菌种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Pleurotus eryngii Liquid Spaw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17/T 94—2024《大球盖菇液体菌种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大球盖菇液体菌种生产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原材料选择与处理
标准中明确指出,用于制备培养基的原料应新鲜、无霉变且符合相关食品安全标准。对于主要成分如玉米粉、麸皮等,要求其含水量适中,并经过适当的灭菌处理以确保无杂菌污染。这一规定旨在保证最终生产的菌种纯度和活力。
2. 发酵罐的选择与使用
在液体菌种生产过程中,发酵罐的选择至关重要。标准建议选用不锈钢材质的发酵罐,因其耐腐蚀性强,易于清洁消毒。同时强调了定期对发酵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的重要性,以防止因设备老化导致的产品质量问题。
3. 接种操作规范
接种是液体菌种生产的关键步骤之一。标准详细描述了接种前准备工作,包括对接种室空气洁净度的要求(不低于10万级),以及操作人员需穿戴无菌工作服并严格执行手部清洗消毒程序。此外还规定了接种量的具体范围,通常为培养液总体积的5%-10%,以确保菌丝能够快速生长繁殖而不至于过密影响通气性。
4. 温度与pH值控制
温度和pH值直接影响着大球盖菇菌丝体的生长状况。根据标准内容,在发酵初期适宜保持温度在28℃左右,随着菌丝体逐渐增多可适当降低至25℃;而整个发酵过程中的最佳pH区间则设定为5.5-6.5之间。通过精确调控这两个参数可以有效提高菌种质量及产量。
5. 收获标准与检测方法
关于何时收获成熟的液体菌种也有明确规定:当观察到发酵液中出现大量均匀分布的小颗粒状物质时即可视为成熟;此时还需通过显微镜检查确认单个细胞形态完整、活力旺盛。另外还提到采用平板计数法来测定单位体积内的活菌数量,以此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合格标准的重要依据之一。
以上是对DB5117/T 94—2024中部分核心条款较为深入地分析阐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