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高粱与大豆间套作种植的术语和定义、栽培技术要求、田间管理措施及病虫害防治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高粱与大豆间套作种植生产。
Title:Sorghum and Soybean Intercropping and Relay Cropping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17T 96—2024高粱与大豆间套作种植技术规程》是四川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高粱与大豆间套作的种植技术。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一、品种选择
标准要求选用适应性广、抗性强、产量高的品种。例如,高粱应选择生育期适中、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大豆则需选择耐荫性强、结荚率高的品种。这有助于提高作物的整体抗逆性和产量稳定性。
二、播种时间与密度
规定了适宜的播种时间和合理的种植密度。高粱与大豆的播种时间应错开,通常高粱先播,大豆后播,以避免两者生长高峰期重叠。种植密度方面,高粱每亩建议种植3000-3500株,大豆为8000-10000株。这样的布局既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又能保证两种作物的正常生长。
三、田间管理
强调了田间管理的重要性,包括水分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在水分管理上,要根据天气情况适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病虫害防治则提倡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四、收获与储存
明确了收获的最佳时期以及储存条件。高粱应在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收获,而大豆则在鼓粒成熟期收获。收获后的作物应及时晾晒干燥,确保含水量符合储存要求。此外,还应注意防潮、防鼠等措施,延长储存期限。
以上内容是对该标准中一些核心条款的深入解析,希望对实际操作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