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改良酸性土壤专用有机肥料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有机物料为主要原料,经发酵腐熟后添加功能微生物和酸性土壤改良剂制成的,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有机肥料。
Title: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Specialized Organic Fertilizers for Ameliorating Acidic Soil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2174-2024《改良酸性土壤专用有机肥料通用技术要求》是一项福建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改良酸性土壤的有机肥料生产、使用及质量控制。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改良酸性土壤专用有机肥料”的定义,即以有机物料为主原料,添加适量无机养分,通过发酵腐熟工艺制成,具有改善酸性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功能的肥料产品。这一定义强调了产品的核心功能在于改良土壤,并且需要经过特定的发酵过程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技术要求
# 外观质量
外观质量要求产品应为均匀的粉状或颗粒状,无结块现象,无异味。这一要求确保了产品的使用便捷性以及使用者的安全感,避免因外观问题影响施用效果。
# 主要成分含量
标准对主要成分如有机质含量、氮磷钾总养分含量等做出了明确规定。例如,有机质含量不应低于30%,总养分(N+P₂O₅+K₂O)的质量分数不应低于5%。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肥料的有效性和经济性,有助于指导生产企业合理配比原材料,满足作物生长需求。
# 水分含量
水分含量不得超过20%。适当的水分含量既能保证肥料的稳定性,又能防止运输过程中出现结块现象,同时也有利于后续的储存和施用。
# pH值
pH值范围通常设定在6.0至8.0之间。通过调整pH值,可以有效缓解土壤酸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植物根系健康发育。
# 安全性
安全性方面要求不得检出重金属污染物超标情况,具体限值参考GB/T 23349中的相关规定。此外,还需检测粪大肠菌群数和蛔虫卵死亡率,确保产品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这些安全指标对于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至关重要。
# 使用说明
标准还提出了明确的使用建议,包括适用作物种类、推荐用量以及最佳施用时期等内容。这不仅帮助农民正确使用肥料,还能最大化发挥其改良土壤的作用。
总之,《改良酸性土壤专用有机肥料通用技术要求》从多个维度规范了此类产品的生产和应用,为改善福建地区酸性土壤状况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