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浙江省内特殊管理药品领域反恐怖防范系统管理的基本要求、技术要求、运行维护及应急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涉及特殊管理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反恐怖防范系统规划、建设和管理。
Title:Anti-terrorism Prevention System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Part 20: Special Managed Pharmaceuticals
中国标准分类号:A8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01/T 65.20—2024《反恐怖防范系统管理规范 第20部分:特殊管理药品》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加强特殊管理药品领域的反恐防范工作。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界定了“特殊管理药品”的概念,即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需要特别管控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这一定义为后续的具体操作提供了基础依据。
组织架构与职责
第5章详细描述了组织内部应建立的反恐怖防范体系,并明确了各级人员的责任分工。例如,单位负责人需全面负责本单位的反恐怖防范工作;安全管理人员则具体执行各项防范措施。通过明确责任主体,确保每一环节都有专人负责。
风险评估与控制
在第6章中强调了定期开展风险评估的重要性。要求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识别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高风险环节如运输、储存等,应制定专门的安全预案。
技术防范设施
第7章指出,应当配置必要的技术防范设备,如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装置等。这些设施不仅能够实时监测异常情况,还能有效震慑犯罪行为。同时,还要求所有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保持良好运行状态。
应急响应机制
应急响应是整个管理体系中的关键部分。第8章规定,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力量处置,并及时向上级报告。此外,还应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监督检查与持续改进
最后,在第9章提到,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各单位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后督促整改。同时鼓励企业不断优化自身的管理体系,以适应新的形势变化。
以上是对DB3301/T 65.20—2024《反恐怖防范系统管理规范 第20部分:特殊管理药品》中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该标准为企业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指南,有助于提升行业整体的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