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浙江省内公共供水领域反恐怖防范系统管理的总体要求、风险评估、防范措施、应急响应及保障机制。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公共供水设施的反恐怖防范管理工作。
Title: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Anti-Terrorism Prevention System - Part 7: Public Water Supply
中国标准分类号:A8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01/T 65.7—2024《反恐怖防范系统管理规范 第7部分:公共供水》是一部专门针对公共供水领域反恐防范制定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一、关于人员管理
标准明确要求供水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员工背景审查机制,确保所有从事生产运行、维护检修等工作的人员均无犯罪记录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同时规定新入职员工需接受为期不少于48学时的安全教育培训,并定期复训以保持知识更新。此外还强调了对关键岗位人员实施心理评估的重要性,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调整工作岗位并上报主管部门备案。
二、设施设备安全防护
在设施设备方面,标准提出了多层次防护措施。首先要求重要构筑物如取水口、泵站等周边必须设置物理隔离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围墙、护栏以及视频监控系统。其次对于易受攻击的目标部位还需安装入侵报警装置并与公安部门联网,以便快速响应突发事件。另外还特别指出,所有涉及化学药品存储使用的场所都应当采用双人双锁管理制度,防止非法获取危险物质用于制造爆炸物或其他有害物品。
三、应急处置预案与演练
为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规范》强调了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重要性。具体而言,每个供水企业都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反恐应急预案,内容涵盖组织架构、职责分工、信息通报流程等方面。并且每年至少组织两次综合性实战演练,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和操作性。演练结束后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改进预案内容。
四、信息网络安全保障
随着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信息网络已成为现代供水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本部分也对网络安全提出了严格要求。其中包括但不限于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技术手段来保护内部网络不受外部威胁;定期开展漏洞扫描和渗透测试,及时修补已知漏洞;加强对敏感数据加密存储传输,避免泄露给不法分子利用。
综上所述,《反恐怖防范系统管理规范 第7部分:公共供水》从多个维度全面覆盖了公共供水行业的反恐管理工作要点,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技术手段的应用,有效提升整个行业的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