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客运架空索道应急救援的基本要求、组织机构与职责、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应急响应及处置、救援设备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客运架空索道的应急救援管理工作。
Title: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Emergency Rescue of Aerial Tramways for Passenger Transport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03.2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客运架空索道应急救援管理规范(DB3301/T 0446—2024)是针对客运索道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制定的一套标准化管理措施。以下是对该规范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应急预案编制
根据规范要求,运营单位应当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预案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突发事件的类型与分级、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划分、应急响应程序、信息报告流程以及后期处置措施等。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还能确保救援行动有序开展。
救援队伍建设
规范强调了建立专业化的救援队伍的重要性。要求每个运营单位都需组建一支由技术骨干组成的应急小组,并定期对其进行培训和演练。通过模拟真实场景下的救援操作,可以有效提升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效率和技术水平。
设备维护与检查
为了保证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定期检查制度。具体来说,包括对索道支架、钢丝绳、驱动装置等关键部件进行全面细致地检测;同时还要关注天气变化等因素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乘客安全教育
除了加强内部管理和技术支持外,还应该重视对外部游客的安全知识普及工作。例如,在购票处或候车站点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利用广播、显示屏等方式向乘客介绍如何正确使用设施、遇到问题时该如何自救等基本常识。
协调联动机制
当发生重大事故时,单靠一家企业的力量往往难以妥善处理。因此,《规范》提出要建立健全跨部门间的协调联动机制。即一旦接到报警后,相关部门能够迅速反应并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抢险救灾任务。
以上就是关于DB3301/T 0446—2024《客运架空索道应急救援管理规范》部分核心条款的具体分析。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