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乡村文化客厅的建设原则、选址与布局、设施设备配置、环境要求、文化建设内容及服务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乡村文化客厅的建设和运营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and Service Specifications for Rural Cultural Living Room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01.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106-2023乡村文化客厅建设与服务规范》是浙江省地方标准,为乡村文化客厅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全面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建设选址与空间布局
标准要求乡村文化客厅应选择在交通便利、人口集中且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例如,第4.1条明确规定:“选址宜靠近村庄中心或主要道路交汇处,确保步行可达性。”这旨在方便村民日常使用并提升其利用率。
在空间布局上,第4.2条指出:“功能区划分应合理,包括但不限于展览展示区、活动交流区、图书阅览区及办公管理区。”通过明确的功能分区,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促进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
设施设备配置
设施设备是保障乡村文化客厅正常运行的基础。根据第5.1条的规定,每个文化客厅都需配备基本的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和音响系统,并且要有足够的桌椅供人们休息或讨论。此外,还需设置无障碍设施以方便老年人和残障人士使用。
对于图书阅览区,《规范》强调了藏书量的要求,“藏书不少于2000册”,并且要涵盖文学、历史、科普等多个类别,同时定期更新补充新书目,保持资料库的新鲜度。
服务内容与质量
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使用者体验的好坏。依据第6.1条,乡村文化客厅应提供多样化的服务项目,比如组织传统节日庆祝会、举办手工艺培训班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还能增强社区凝聚力。
另外,在人员培训方面,《规范》提倡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第6.2条提到:“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全员业务学习交流会。”
安全管理措施
安全问题是任何公共场所都无法忽视的重要环节。第7.1条特别强调了消防安全管理,要求安装烟雾报警器并配备灭火器材;而第7.2条则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在食品加工区内必须落实防虫害措施。
综上所述,《DB33/T 106-2023乡村文化客厅建设与服务规范》从选址规划到具体实施细节均给出了详尽指引,有助于推动我国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