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机采棉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脱叶催熟、机械化采收及储运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机采棉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echanized Cotton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1104-2024 机采棉生产技术规程》是由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关于机采棉生产的技术规范。该标准规定了从品种选择、播种到采收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旨在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机械化采收。以下是对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品种选择
标准中指出,应选用适合当地生态条件、抗病虫害能力强且适应机械采收的优质高产品种。例如,对于长江流域棉区,推荐使用“鄂杂棉26”、“鄂杂棉35”等品种。这些品种不仅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而且其纤维长度适中,适合机采后直接加工成纱线。
播种技术
在播种时期上,建议在春季地温稳定通过12℃时开始播种,一般在4月上旬至中旬为宜。播种密度控制在每公顷75000株左右,行距设置为76厘米。播种深度以3-5厘米为佳,确保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有利于出苗整齐一致。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方面强调了合理施肥的重要性。基肥施用量占总施肥量的70%,追肥则根据棉花生长情况适时适量补充。同时,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保持田间清洁,防止杂草与棉花争肥争光。此外,还需注意防治病虫害,采取物理、生物及化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采收准备
为了保证机采作业顺利进行,在收获前需要对棉田进行整理,包括清除田间的残枝落叶以及障碍物。另外,要提前调整好采棉机的工作参数,如滚筒转速、摘锭速度等,使之与所种植棉花品种相匹配,从而达到最佳采摘效果。
质量检测
最后,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都必须严格遵守质量管理体系,定期对产品进行抽样检验,确保最终产品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特别是对于机采棉而言,由于其特殊的收获方式,更需加强对纤维长度、马克隆值等方面的监控,以满足下游纺织企业的加工需求。
以上就是对《DB42/T 1104-2024 机采棉生产技术规程》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遵循这一标准可以有效提升机采棉生产的效率与效益,推动我国棉花产业向着更加现代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