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增材制造患者匹配式部分足假肢的设计、制造、检验和使用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采用增材制造技术制作的患者匹配式部分足假肢的应用场景及相关方的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Patient-Matched Partial Foot Prosthe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5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2235-2024《增材制造患者匹配式部分足假肢应用技术规范》是湖北省地方标准,于2024年实施。该标准规定了使用增材制造技术制作患者匹配式部分足假肢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设计要求、制造要求、性能要求、检测方法、检验规则及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以下是对部分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对“患者匹配式部分足假肢”进行了明确界定,是指根据患者的解剖结构和功能需求个性化定制的部分足部假肢。这一定义强调了假肢的个性化特点,即每个假肢都是基于特定患者的身体状况量身打造,而非通用产品。
基本要求
在基本要求部分,标准指出增材制造设备应具备高精度和稳定性,材料需符合相关生物相容性标准,并且整个生产过程必须遵循严格的卫生条件。此外,还要求生产企业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交付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控制。
设计要求
设计阶段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残肢形态、步态特征以及日常活动水平等因素。标准特别提到,在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时,应当利用三维扫描技术获取精确的数据模型,并通过有限元分析验证假肢结构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同时,还需考虑到假肢与使用者身体接触部位的压力分布情况,以减少长时间佩戴可能产生的不适感或损伤风险。
制造要求
制造过程中,首先应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筛选,确保其物理化学性质满足预期用途的需求。接着,在实际加工之前,要再次核对所有参数设置是否准确无误。对于复杂结构的部件,可以采用多轴联动机床完成最终成型。最后,还需对成品进行全面检查,包括但不限于尺寸公差、表面光洁度等方面的要求。
性能要求
性能测试涵盖了静态强度试验、疲劳寿命评估等多个方面。例如,在静态强度测试中,需模拟正常使用条件下各种载荷作用下的表现;而在疲劳寿命测试里,则要考察长时间反复加载后材料能否保持原有特性不变。另外,还特别强调了防水透气等特殊功能的重要性,这对于提高使用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检测方法
针对上述各项性能指标,给出了具体可行的检测手段。比如,可以通过电子天平测量重量偏差;借助游标卡尺测定长度宽度等几何参数;利用拉力机测定抗拉强度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某些情况下可能还需要借助专业软件来进行虚拟仿真分析,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产品的实际表现。
检验规则及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
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如何正确地组织验收工作,包括抽样比例、判定准则等内容。同时,也对产品标签的设计提出了明确指示,如标明型号规格、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至于包装方面,则建议采用防潮防腐蚀措施;运输途中要注意避免剧烈震动碰撞;长期存放时则应该远离高温潮湿环境。
综上所述,《增材制造患者匹配式部分足假肢应用技术规范》不仅为行业内提供了统一的操作指南,而且也为推动我国康复辅具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