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花龟池塘养殖的场地选择、池塘建设、苗种放养、饲养管理、水质调控、病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花龟的池塘养殖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ond Culture of Flowered Turtle in Anhui Provi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773-2024花龟池塘养殖技术规程》是安徽省地方标准,于2024年正式实施。该标准对花龟池塘养殖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具有很强的技术指导意义。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池塘选择与准备
标准规定池塘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水质良好的区域,面积以10亩至50亩为宜。池底淤泥厚度不超过20厘米,水深保持在1.5米左右。池塘四周需设置防逃设施,高度不低于60厘米,并确保牢固可靠。此外,池塘需配备增氧设备和水质监测仪器,定期检测水中溶解氧、pH值等指标。
二、苗种放养
苗种来源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健康无病害。放养前要对苗种进行消毒处理,可用1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分钟。放养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15只以内,雌雄比例建议为3:1。放养时间宜选在春季水温稳定在18℃以上时进行。
三、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中要严格执行“四定”原则:定时、定量、定位、定质。投喂饲料以优质配合饲料为主,辅以新鲜小鱼虾等动物性饵料。日投喂量按龟体重的5%-8%计算,分早晚两次投喂。同时要注意观察花龟的摄食情况和活动状态,及时调整投喂量。每隔10天左右要清理一次食台,防止残饵腐败污染水质。
四、疾病防控
建立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定期清洗消毒养殖工具和池塘设施。一旦发现病害,要及时隔离患病个体并上报主管部门。提倡使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对于常见疾病如腐皮病、红底板病等,可采用土霉素或恩诺沙星等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但必须严格遵守休药期规定。
五、收获与运输
收获季节一般安排在秋季,当水温降至15℃以下时开始捕捞。捕捞过程中动作要轻柔,避免造成机械损伤。运输前需停食一天,确保肠道排空。运输容器内铺设湿润稻草或海绵,保持适宜湿度。长途运输时还需注意通风换气,保证氧气供应充足。
六、档案记录
建立健全养殖档案制度,详细记录苗种来源、饲料投放、疾病防治、环境监测等内容。这些资料将作为追溯产品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34/T 4773-2024花龟池塘养殖技术规程》涵盖了从选址到收获全过程的关键环节,为花龟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希望广大养殖户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本标准,共同促进花龟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