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内河航道工程生态评价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及报告编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河航道工程项目的生态评价工作。
Title:Guidelines for Ecological Assessment of Inland Waterway Enginee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53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内河航道工程生态评价指南(DB34/T 4767-2024)为科学开展内河航道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估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以下对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在评价范围的确定上,标准指出应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特点、社会经济状况及周边敏感目标分布情况。例如,对于涉及湿地或鱼类洄游通道的区域,评价范围需扩大至可能受影响的最大距离。同时要求明确评价因子,包括但不限于水体质量、植被覆盖度、野生动物栖息地等,并提出动态监测方案以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关于现状调查部分,强调采用遥感解译与现场踏勘相结合的方法获取基础资料。特别提到要重视历史影像对比分析,以揭示长期变化趋势;并且所有采集的数据必须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整个评价范围内生态系统的整体状态。
在预测分析环节,规定应利用数学模型模拟不同情景下的环境响应情况。比如,当航道拓宽时,如何影响水流速度和沉积物迁移模式;或者施工期间噪声振动是否会对临近居民区造成干扰。此外还鼓励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在制定保护措施前广泛征求利益相关方意见。
最后,在综合评价阶段,要求按照权重赋值法计算各指标得分,并结合实际需求提出针对性强且易于实施的对策建议。如通过设置人工鱼礁来弥补因工程建设导致的渔业资源损失;或者建立生态补偿基金用于支持当地社区可持续发展项目。
以上是对该标准中若干核心条款的简要解析,希望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