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技术状况评定的术语和定义、评价指标体系、数据采集方法、评定流程及结果应用。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已通车运营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技术状况的评定工作。
Title:Highway Asphalt Pavement Maintenance Guide Part 1: Pavement Technical Condition Evalu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42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指南 第1部分:路面技术状况评定》(DB34/T 2748.1-2024)是一项安徽省地方标准,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技术状况评定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文的深入解读:
1. 评定指标体系
标准明确指出,路面技术状况评定应采用综合评价法,主要依据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avement Condition Index, PCI)、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QI)、路面车辙深度指数(RDI)、路面抗滑性能指数(SRI)和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SSI)五个核心指标。其中,PCI是反映路面整体损坏程度的重要参数,其计算需结合现场检测数据与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此外,标准还强调了定期更新评定模型的重要性,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2. 检测频率与方法
对于路面损坏状况的检测,标准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检测时应优先选用自动化检测设备,如激光断面仪或探地雷达等先进技术手段,以提高检测效率和精度。同时,对于特殊路段或异常情况,还需辅以人工检查补充验证。例如,在桥头跳车现象严重的区域,应增加巡查频次,并记录具体位置及严重程度。
3. 数据处理与分析
在采集到原始数据后,需要按照规范流程进行预处理,包括剔除无效数据、统一单位格式以及校正偏差值等步骤。之后通过加权平均法或其他统计学方法整合各单项指数得出最终的综合评价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当某一项指标得分低于临界值时,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修复或改善。
4. 养护决策支持
基于上述评定结果,标准提出了分级管理的概念,即将路面划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并据此制定差异化的养护策略。对于处于“差”状态下的路段,除了常规的小修保养外,还可能需要实施大修工程甚至重建工作。此外,标准鼓励采用预防性养护理念,在问题尚未显现之前就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从而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并降低总体维护成本。
5. 环境因素考量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必须充分考虑气候条件对路面性能的影响。特别是在雨季较多或者冬季气温较低的情况下,要特别关注防渗漏措施的有效性和除冰雪设施的完备性。另外,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速度加快,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也应纳入考量范围之内。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指南 第1部分:路面技术状况评定》不仅为技术人员提供了科学合理的评估框架,同时也为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维护提供了宝贵参考依据。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开展各项工作,共同促进我国交通事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