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质量检验与评定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检验方法、质量评定标准及档案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行政区域内各类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质量检验与评定。
Title:Specification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Mines - Part 2: Quality Inspection and Evalu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Z73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756.2-2024《矿山生态修复规程 第2部分:质量检验与评定》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质量检验和评定工作。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5.1 检验批次划分
本条款规定了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中不同工序或分项工程的检验批次划分原则。例如,对于植被恢复工程,应按照每50亩作为一个检验批次;而对于边坡治理工程,则建议每100米作为一个检验批次。这样的划分有助于确保每个批次都能得到有效的质量控制,避免因范围过大而难以管理的问题。
5.2 检验内容与方法
这一部分明确了各项修复工作的具体检验内容及其对应的检测方法。比如,在土壤改良工程中,需要检查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等指标,并采用实验室分析法进行测定;而对于植被恢复工程,则需评估植物成活率、覆盖率等参数,可通过现场勘查结合摄影测量技术完成。这些详细的检验内容和方法为实际操作提供了明确指导,保证了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5.3 质量评定标准
该条款设定了各分项工程的质量等级评定标准。以植被恢复为例,当植物成活率达到85%以上且覆盖率达到90%时可评为优良;若成活率低于70%,则视为不合格。此外还特别强调了安全性能方面的考量,如边坡防护设施是否牢固稳定等。通过设定科学合理的质量评定标准,可以有效促进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的规范化实施。
5.4 验收程序
最后,本部分详细描述了整个验收流程,包括准备阶段、现场核查、资料审核以及最终结论形成四个步骤。其中特别指出,在现场核查过程中应当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评审,必要时还可以借助第三方机构的力量来提高判断的专业性与公正性。同时要求所有相关文档必须完整保存至少五年时间以便日后查阅。
综上所述,《矿山生态修复规程 第2部分:质量检验与评定》不仅涵盖了从检验批次划分到具体操作细节再到最后验收全过程的规定,而且充分考虑到了实际执行中的各种可能性,力求做到既严谨又实用。这对于推动我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