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紫楠容器播种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容器及基质准备、种子处理、播种技术、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出圃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苏泰州地区紫楠容器播种育苗的生产和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Phoebe sheareri by Container Sow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12T 2083—2024紫楠容器播种育苗技术规程》是由江苏省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的,于2024年7月15日正式实施。该标准规定了紫楠容器播种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与准备、种子采集与处理、容器选择与装填、播种、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苗木出圃等技术要求。以下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圃地选择与准备
标准指出,圃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且pH值适中的区域。具体而言,土壤的pH值应在6.0至7.5之间。圃地在使用前需要进行深耕细作,深度不低于30厘米,并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作为基肥,每亩施用量为2000至3000公斤。此外,还应对圃地进行消毒处理,可采用化学药剂或物理方法,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种子采集与处理
种子的采集时间至关重要,应在果实成熟时及时采收,一般在秋季。采集后的种子需经过清洗和晾晒处理,确保种子表面干净无杂质。种子的发芽率直接影响育苗的成功率,因此在播种前必须进行发芽试验,发芽率不得低于85%。为了提高种子的发芽能力,可以采用温水浸种的方法,将种子浸泡在40℃左右的温水中24小时,然后捞出晾干备用。
容器选择与装填
容器的选择应根据育苗的具体需求来决定,通常选用底部有孔的塑料容器,直径和高度均应控制在8至10厘米范围内。容器内的基质配比也极为关键,推荐使用泥炭土、珍珠岩和蛭石按4:1:1的比例混合而成。这种基质不仅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透气性,还能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给幼苗生长。装填时要保证基质松紧适度,避免过松导致浇水后基质流失或过紧影响根系发育。
播种
播种的时间宜选在春季或秋季,这两个季节气候温和湿润,有利于种子萌发。播种前要先将容器整齐排列好,然后按照每穴播一粒种子的原则进行操作,覆土厚度约为种子直径的两倍。播种完成后要及时浇透水,并覆盖一层薄薄的稻草或其他遮盖物,以保持土壤湿度和温度稳定。
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的重点在于水分管理和光照调节。保持基质湿润但不过度积水是成功培育壮苗的关键。通常情况下,每天早晚各浇一次水即可满足需求。同时,要注意适当遮阴,特别是在夏季高温时期,可利用遮阳网降低直射光强度,防止幼苗被灼伤。当幼苗长到一定高度后(约5-7厘米),可以逐渐减少遮阴时间,让其适应自然光照条件。
病虫害防治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病虫害管理的基本原则。定期巡查圃地,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对于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如立枯病,可通过喷洒多菌灵溶液进行预防;针对蚜虫等刺吸式害虫,则可以使用吡虫啉类杀虫剂进行喷雾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任何化学药剂时都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浓度比例配制,切勿超量使用以免造成环境污染或损害苗木健康。
苗木出圃
当苗木达到规定的规格标准时(如苗高达到30厘米以上,茎粗达到0.5厘米以上),就可以考虑出圃移栽了。出圃前要先停止施肥几天,使苗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起苗时动作要轻柔,尽量保留完整的根系,同时剔除那些生长不良或者受到病虫害侵袭的植株。运输过程中要注意保湿防风,避免因干燥缺水而影响成活率。
总之,《DB3212T 2083—2024紫楠容器播种育苗技术规程》为紫楠容器播种育苗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指导,从选址到最终出圃每一个环节都做了细致的规定,有助于提高育苗质量和效率,促进紫楠资源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