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油松冻土坨营养杯苗造林的技术要求、苗木准备、造林地选择与整理、栽植方法及抚育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油松冻土坨营养杯苗的造林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eforestation of Pinus Tabulaeformis with Frozen Soil Plug and Nutrient Cup Seedl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油松冻土坨营养杯苗造林技术规程》(DB21/T 3970-2024)是辽宁省发布的关于油松苗木造林的技术规范,旨在提高造林质量和成活率。以下将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苗木准备
该规程指出,在造林前应对苗木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苗木健康无病虫害。具体要求包括:苗木根系完整,无劈裂、无霉变;地上部分枝叶繁茂,无机械损伤;冻土坨大小适中,一般直径为8-10厘米,高度为15-20厘米。同时强调,起苗时要保持冻土坨的完整性,避免破坏苗木根系结构。
二、造林地选择与处理
造林地应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pH值宜在6.0-7.5之间。对于坡度较大的山地,需修建梯田或水平阶以防止水土流失。造林前需进行整地,深度不少于30厘米,并施足基肥。基肥可选用腐熟的有机肥或复合肥,每亩用量为2000-3000公斤。
三、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直接影响林分质量和经济效益。根据规程建议,油松冻土坨营养杯苗造林的合理密度为每公顷2250-3000株。具体密度可根据立地条件和经营目标调整,但不宜过高或过低。过高会导致林木间竞争激烈,影响生长;过低则会降低单位面积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栽植方法
栽植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确保冻土坨不被破坏。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挖穴,穴径略大于冻土坨直径,深度等于冻土坨高度;然后将冻土坨放入穴中,保持苗木直立;接着回填土壤,边填边压实,使土壤与冻土坨紧密结合;最后浇透定根水,覆盖一层松土保墒。
五、后期管理
造林后要加强抚育管理,主要包括除草松土、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除草松土应在每年春季进行一次,深度控制在5-10厘米,以减少杂草对水分和养分的竞争。灌溉施肥要根据天气情况和苗木生长状况灵活掌握,干旱季节应及时浇水,生长期适当追肥。病虫害防治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定期巡查,发现病虫害及时处理。
六、成活率验收
造林完成后,应在第一个生长季结束后进行成活率验收。验收标准为:成活率不低于85%视为合格。如果成活率低于此标准,则需要补植或重造。补植时应选择规格相近的苗木,并按原设计密度重新栽植。
以上是对《油松冻土坨营养杯苗造林技术规程》(DB21/T 3970-2024)中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希望能为实际造林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