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针形红茶机械化加工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加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点、质量控制等。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范围内采用机械化方式加工针形红茶的生产企业及相关单位。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echanized Processing of Needle-shaped Black T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976-2024《针形红茶机械化加工技术规程》是江西省地方标准,规定了针形红茶机械化加工的术语和定义、加工工艺流程、加工技术要求、包装贮运等内容。以下为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中明确了“针形红茶”的概念,即外形紧细圆直如针,色泽乌润显金毫,香气高锐持久,滋味醇厚甘鲜,汤色红亮的红茶产品。这一定义为后续加工提供了明确的产品质量目标。
在【加工工艺流程】部分,规定了从鲜叶验收到成品包装的全过程,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环节。其中萎凋时间应控制在6至8小时,以保证适度失水,避免叶片破碎;揉捻需采用加压轻重交替的方式,确保茶叶细胞破损率在85%以上,以便有效释放茶汁。
【加工技术要求】强调了设备选型的重要性,推荐使用连续式自动化生产线,这样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并保持产品质量稳定。同时指出,发酵室温度应维持在24℃至26℃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95%左右,以促进多酚类物质氧化形成茶黄素和茶红素。
关于【包装贮运】,标准要求内包装材料必须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外包装则需防潮防晒。运输过程中要防止剧烈震动,并且储存环境温度不超过35℃,相对湿度低于75%,以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这些条款构成了针形红茶机械化加工的基本框架,对于规范企业生产行为、提升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