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早稻早播气象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和技术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内从事早稻早播气象服务的单位和个人。
Title:Rice Early Sowing Meteorological Service Specification for Early Ri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960-2024 早稻早播气象服务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江西省早稻早播气象服务的技术标准。以下选取了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早稻播种期确定
标准规定,早稻播种期的确定应综合考虑气温、积温等气象因素。具体而言,当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即可开始播种。这一规定确保了早稻能够在一个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发芽生长,避免因过低温度导致的出苗困难或幼苗冻害。
气象监测要求
对于气象站的布设,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每个县至少要设置一个固定观测点,并且要求观测数据的准确率达到95%以上。此外还强调了对极端天气事件如寒潮、暴雨等的实时监控能力。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预报精度,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依据。
预报时效与内容
本标准明确了短期气候预测和精细化天气预报的服务内容及发布频率。短期气候预测每季度更新一次;而精细化天气预报则需每日更新,并包含未来7天内的逐日最高最低气温、降水概率等信息。这样的安排可以满足农民朋友日常耕作的需求,同时也能及时应对突发性灾害天气带来的风险。
技术培训与指导
为了更好地推广这项标准,标准还特别提到各级气象部门应当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活动,向农户普及科学种田知识。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解答群众疑问,增强大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产量的信心。同时鼓励建立示范田块,在实践中检验新技术效果。
总之,《DB36T 1960-2024 早稻早播气象服务规范》从多个层面保障了江西省内早稻种植工作的顺利推进,对于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