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养老机构服务纠纷处理的基本原则、处理流程、投诉管理、调解机制及档案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内养老机构的服务纠纷处理工作,其他相关机构可参照执行。
Title:Norm for Handling Service Disputes in Elder Care Institu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C8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954-2024养老机构服务纠纷处理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养老机构服务纠纷处理制定的技术规范。这项标准的出台,旨在通过规范化的流程和措施,有效预防、妥善处理养老机构服务中的各类纠纷,提升服务质量,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以下将选取其中一些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DB36T 1954-2024》明确指出,养老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服务纠纷预防机制。这包括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同时,要求养老机构建立完善的客户投诉处理制度,确保每一起投诉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例如,标准中规定,“养老机构应设立专门的服务质量监督部门,负责收集、分析并反馈客户意见”,这一条款强调了机构内部自我监督的重要性,有助于及早发现潜在问题,避免矛盾升级。
其次,在纠纷处理程序方面,该标准提出了明确的操作指南。当发生服务纠纷时,养老机构需遵循“先安抚后调查”的原则,即第一时间稳定当事人情绪,防止事态扩大。随后,由专业团队开展全面调查,查明事实真相。标准特别强调,“调查过程必须客观公正,所有证据材料均需妥善保存”,这不仅保护了双方权益,也为后续调解或法律程序提供了依据。此外,还要求在纠纷处理过程中保持与家属的良好沟通,及时通报进展,争取达成共识。
再者,关于纠纷解决方式,《DB36T 1954-2024》提倡多元化解纷手段。除了传统的协商解决外,还鼓励采用第三方调解、仲裁等方式化解争议。对于无法通过协商解决的重大复杂案件,则建议引入司法途径。标准中提到,“如涉及金额较大或情节严重的情况,应及时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体现了依法治国理念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具体应用。
最后,本标准还注重事后改进措施。要求养老机构在纠纷处理结束后进行全面总结评估,查找管理漏洞,完善规章制度,并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例如,“针对反复出现的问题,应组织专题研讨会,制定长期解决方案”,这样的做法有助于从源头上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几率。
综上所述,《DB36T 1954-2024养老机构服务纠纷处理规范》为养老机构处理服务纠纷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框架。它不仅关注纠纷发生后的应急处置,更重视事前预防和事后改进,力求构建和谐稳定的养老环境。这对于促进我国养老服务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