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筇竹笋用林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立地条件选择、竹苗培育、造林技术、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筇竹笋用林的栽培与管理。
Title:Qiong Bamboo - Part 2: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hoot Forest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34T 45.2-2024 筇竹 第2部分:笋用林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四川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筇竹笋用林的栽培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以下对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在选址与整地环节,标准强调应选择土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坡度不宜超过25°。要求在造林前进行细致的整地工作,通常采用全垦或带状整地方式,深度不低于30厘米,以确保根系生长发育良好。
关于造林密度,标准建议每公顷栽植6000至8000株为宜。具体密度需根据立地条件确定,同时要注意合理配置行距与株距,以便于后期管理和采收。合理的密植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竹笋的高产稳产。
施肥管理方面,标准提出要遵循“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基肥应在造林时施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磷钾肥;追肥则需根据竹笋生长阶段适时进行,前期注重氮肥供应,中后期增加磷钾肥比例,促进竹笋快速膨大充实。
病虫害防治是关键环节之一。标准提倡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等。对于病虫害发生初期,可采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但必须严格控制用药量和安全间隔期,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此外,标准还特别指出要加强抚育管理,定期松土除草,保持土壤疏松透气。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全面检查,发现枯死竹株应及时清理更新,维持林分结构合理性和稳定性。
以上是对该标准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希望有助于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相关技术要求,推动筇竹笋用林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