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稻田福寿螺综合防治的技术要求,包括物理、生物、化学和生态控制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内稻田福寿螺的防治工作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for Apple Snail in Paddy Fiel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2987-2024《稻田福寿螺综合防治技术规范》是一项湖南省地方标准,旨在科学有效地防控稻田中的福寿螺危害。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防治原则:标准强调“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要求在稻田管理过程中注重生态平衡,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防治。这意味着不仅要控制福寿螺的数量,还要保护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其他有益生物。
2. 农业防治措施:
- 耕作制度优化:建议实行轮作制度,避免单一作物连作,以减少福寿螺的食物来源。
- 清除杂草:定期清理稻田内的杂草,因为这些植物为福寿螺提供了栖息地和繁殖场所。
- 调整灌溉方式:采用浅水层灌溉可以限制福寿螺活动范围,降低其对水稻的危害程度。
3. 物理防治方法:
- 人工捕捉:组织人员在清晨或傍晚时分手动拾取可见的成螺及卵块,并集中销毁。
- 设置障碍物:可以在进排水口处安装过滤网等设施来阻挡福寿螺进入或离开稻田。
4. 化学防治规定:
- 必须使用国家批准登记用于稻田害虫防治的有效成分药物,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施用。
- 避免随意增加用药量或者频繁更换不同类型的杀螺剂,以防产生抗药性并污染环境。
- 施药后需加强水质监测,确保安全间隔期内不得采收稻谷。
5. 生物防治策略:
- 利用天敌如鸭子、鱼类(如鲤鱼)等捕食福寿螺幼体和成体。
- 引入寄生虫如锥实螺科寄生线虫等寄生于福寿螺体内致使其死亡。
6. 监测与评估机制:
- 定期检查稻田内福寿螺密度变化情况,记录各项防治措施实施效果。
-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后续防治方案,确保达到最佳防控效果同时最小化副作用。
通过以上措施的应用,能够有效遏制福寿螺种群增长速度,减轻其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促进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