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稻-鸭-鱼综合种养的术语和定义、环境要求、种养准备、种养管理、收获与储存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内稻-鸭-鱼综合种养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ice-Duck-Fish Integrated Farm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稻-鸭-鱼综合种养是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湖南省发布的DB43/T 2965-2024《稻-鸭-鱼综合种养技术规程》为这种模式提供了标准化指导。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重点条款之一:种养环境选择
该规程要求种养区域应具备良好的水源条件,水质需符合GB 11607标准,确保无污染。农田周边应有适宜的植被覆盖,以提供栖息地给鸭子和鱼类。这一规定旨在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保证稻谷、鸭子和鱼类都能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生长。
重点条款之二:种养密度控制
根据规程,每公顷稻田可放养150至200只鸭子,同时投放鱼苗数量控制在每平方米2至3尾。这样的密度既能充分利用稻田的空间资源,又不会对稻谷生长造成负面影响。合理控制密度有助于维持稻田内的生物多样性平衡,促进物质循环。
重点条款之三:饲料与投喂管理
规程指出,鸭子主要以稻田中的杂草、害虫及浮游生物为食,必要时可补充配合饲料,但需符合NY/T 5295的要求。鱼类则以稻田中的天然饵料为主,辅以专用配合饲料。科学合理的饲料搭配可以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重点条款之四:病害防控
规程强调采用生态防控措施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提倡使用物理方法如灯光诱捕害虫,生物手段如引入天敌控制病虫害。当确需用药时,所用药物必须符合NY/T 393的规定,并严格遵守休药期要求。此举旨在减少化学投入品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重点条款之五:收获与轮作
稻谷收获后应留茬高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以便于下一季种植。同时建议实行稻-鸭-鱼与旱作作物轮作制度,避免连作障碍。通过轮作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结构,还能有效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以上是DB43/T 2965-2024中几个重要的技术规范内容解析,希望对从事稻-鸭-鱼综合种养的从业者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