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黑水虻养殖的术语和定义、场地要求、种虫选择与培养、饲料配制、养殖管理、病害防控及收获处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黑水虻的人工规模化养殖及其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的应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lack Soldier Fly Breed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09T 0014-2024黑水虻养殖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发布的关于黑水虻养殖的技术规范。该规程对黑水虻的养殖环境、种虫选择、繁殖管理、幼虫培育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提高黑水虻养殖的科学性和规范化水平。以下是对规程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首先,在养殖环境方面,规程要求养殖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交通便利的地方,避免污染源。养殖场内需设置防逃设施,确保黑水虻不会逃逸造成生态风险。同时,养殖场所应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温度控制在25℃至35℃之间,相对湿度维持在60%到80%范围内。
其次,在种虫选择上,规程强调选用健康无病、活力强的种虫作为基础群体。种虫来源必须合法合规,不得使用野生捕捉的黑水虻作为种源。种虫投放前需要经过检疫,确认无携带病原体后方可投入养殖。
再者,关于繁殖管理,规程指出雌雄比例应控制在1:1左右,以保证交配成功率。繁殖过程中要定期检查产卵情况,及时清理废弃卵块,防止细菌滋生。此外,还需注意补充足够的饲料资源,确保种虫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供给。
对于幼虫培育环节,规程建议采用多层次立体化饲养模式,这样可以有效利用空间并提高产量。每次投喂时要根据幼虫生长阶段调整饲料种类和数量,初期以新鲜蔬菜瓜果为主,后期逐步增加动物性蛋白饲料的比例。同时,要密切关注幼虫密度变化,适时分批移除过密区域内的幼虫,以免因缺氧或食物不足而影响生长发育。
最后,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规程提倡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包括物理隔离、生物制剂喷洒以及合理轮作等方法来减少疾病发生几率。一旦发现异常状况,应及时隔离受感染个体,并查找原因采取针对性处理方案。
综上所述,《DB1509T 0014-2024黑水虻养殖技术规程》为从事黑水虻养殖活动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指导框架,有助于从业者更好地掌握核心技术要点,在实际操作中遵循标准化流程开展生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