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甜高粱与青贮玉米间作的种植规划、品种选择、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技术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甜高粱与青贮玉米间作的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rcropping Production of Sweet Sorghum and Silage Cor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甜高粱与青贮玉米间作生产技术规程》(DB32/T 4774-2024)是江苏省地方标准,为甜高粱和青贮玉米的间作种植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以下从标准中的关键内容出发,对部分重要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种植模式选择
标准指出甜高粱与青贮玉米间作的最佳模式为“2行甜高粱+2行青贮玉米”或“3行甜高粱+2行青贮玉米”。这种配置方式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保证两种作物各自的生长空间。具体来说,甜高粱株距保持在25-30厘米,青贮玉米则为30-35厘米。这样的间距设计既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又能减少两者之间的竞争,促进各自健康生长。
播种时间与方法
播种时间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一般在春季土壤温度稳定在10℃以上时开始播种。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预处理,包括晒种、浸种等步骤以增强发芽率。播种时采用机械条播的方式,确保种子均匀分布于田间。同时要注意覆土厚度适中,一般为3-5厘米,过深会影响出苗速度,过浅则可能导致水分不足影响幼苗发育。
肥料施用原则
肥料施用遵循“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基肥应在整地时一次性施入,主要使用有机肥作为基肥来源,每亩用量约为2000-3000公斤。追肥则根据作物生长情况分次施加,特别是在拔节期和抽穗期这两个关键生长期,适量补充氮磷钾复合肥料,以满足作物快速生长的需求。此外,在整个生育期内还应注意叶面喷施微量元素肥料,如硼、锌等,有助于提升作物品质。
病虫害防治措施
病虫害防治采取综合防控策略,优先选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化学药剂进行预防性喷洒。对于甜高粱常见的锈病、白粉病以及青贮玉米的玉米螟等常见病虫害,应在发病初期及时采取措施控制蔓延。此外,加强田间管理也是有效预防病虫害的重要手段之一,比如定期清理田间杂草、合理轮作换茬等都能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
收获时机与方式
甜高粱和青贮玉米的最佳收获时期分别为开花末期至乳熟期之间。此时植物体内营养成分最为丰富且水分含量适宜,非常适合用于制作优质青贮饲料。收获时宜采用联合收割机一次性完成割倒、切碎及装车作业,并尽快运往储存地点进行密封发酵处理,避免因暴露时间过长而导致养分流失。
通过上述解读可以看出,《甜高粱与青贮玉米间作生产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播种到收获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而且特别强调了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操作流程,这对于推动该种植模式在我国南方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普及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