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楠竹主要病虫害的调查监测、识别、防治原则、防治措施及综合管理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范围内楠竹林的病虫害防控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ajor Diseases and Pests of Phyllostachy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26T 253-2024《楠竹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是贵州省发布的关于楠竹病虫害防控的地方标准。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1. 病虫害监测
标准中明确要求建立长期的病虫害监测体系,规定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全面调查。这主要是因为楠竹生长周期长,病虫害的发生具有季节性特点。定期监测能够及时发现病虫害初期迹象,为后续防控赢得时间。监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病虫害种类、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等信息。
2. 综合防控措施
在综合防控措施方面,标准提出了物理防治、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的原则。例如,在物理防治上提倡使用灯光诱杀成虫;化学防治时强调应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避免过量施用造成环境污染;而生物防治则鼓励利用天敌如赤眼蜂来控制害虫数量。这些方法相互补充,形成完整的防控链条。
3. 栽培管理
良好的栽培管理也是预防病虫害的重要手段之一。标准建议合理密植以增强林分通风透光条件;适时修剪枯死枝叶减少病原菌滋生场所;同时注意保持土壤肥沃适度湿润有利于提高植株抗逆能力。此外还特别提到要避免过度采伐影响生态平衡。
4. 应急响应机制
当遇到突发性大规模病虫害暴发情况时,《规程》建立了应急响应机制。要求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业队伍进行紧急处理,并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寻求技术支持。同时要做好受灾区域隔离工作防止扩散蔓延。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详细介绍可以看出,《楠竹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日常管理到突发事件应对等多个层面的内容,而且充分体现了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特点,对于指导实际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