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医院门诊预问诊信息系统的系统功能、性能要求、安全性要求及运行维护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医院门诊预问诊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实施和管理。
Title:Basic Requirements for Hospital Outpatient Pre-triage Information System
中国标准分类号:DD 06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1/T 1475-2024《医院门诊预问诊信息系统基本要求》是上海市地方标准,于2024年实施。该标准规定了医院门诊预问诊信息系统的功能、性能、安全和运维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以下对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在系统功能方面,标准要求预问诊系统应具备患者基本信息采集、病史采集、症状采集等功能模块。其中,患者基本信息采集需涵盖姓名、性别、年龄等必要信息,并支持身份证号、医保卡号等多种身份识别方式。病史采集模块应能记录既往病史、过敏史等内容,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症状采集则需覆盖常见疾病的典型症状,便于医生初步判断病情。
其次,关于系统性能指标,标准提出响应时间不得超过3秒,这意味着从用户输入到系统反馈结果的时间间隔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提升用户体验。同时,系统应支持至少200个并发用户的操作,满足大型医疗机构高峰期的使用需求。此外,数据存储容量需满足未来三年的数据增长需求,确保系统的可持续性。
在信息安全层面,标准强调了数据加密传输、访问控制及备份恢复机制的重要性。具体而言,所有敏感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必须采用AES-256或更高强度的加密算法保护;系统内部则应实施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策略,限制不同权限级别的人员接触敏感信息的能力;定期备份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以便在发生意外情况时能够快速恢复数据。
最后,在系统运维管理上,标准建议建立完善的维护计划,包括但不限于日常巡检、故障排查以及软件更新等内容。还特别指出,运维团队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并接受相关培训以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综上所述,《医院门诊预问诊信息系统基本要求》通过明确的功能定义、严格的性能指标、全面的安全保障措施以及科学合理的运维管理体系,为医院构建高效可靠的预问诊信息系统提供了指导依据。医疗机构在实际应用中应当严格遵循这些规范,从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