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沙棘-甘草间作种植的术语和定义、选址要求、种植准备、种植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沙棘与甘草间作种植的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abuckthorn-Licorice Intercropping Plant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05T 16—2024《沙棘-甘草间作种植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发布的关于沙棘与甘草间作种植的技术规范。该标准对促进沙棘和甘草的高效栽培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选址与整地方面,标准要求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壤土作为种植地,并强调在种植前要进行全面深翻,深度不低于30厘米,同时施足基肥,确保土壤肥力充足。这一规定有助于为沙棘和甘草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作物产量。
其次,关于种苗选择与处理,标准指出应选用无病虫害、健壮的沙棘和甘草种苗,且种苗根系完整,高度适中。种苗在栽植前需用清水浸泡24小时,以提高成活率。这一步骤能够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保证幼苗健康生长。
再者,种植密度也是标准中的关键内容之一。根据标准规定,沙棘与甘草的行距保持在2米左右,株距则为1.5米,这种布局方式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能避免两者之间因竞争养分而影响生长。合理的种植密度是实现高产稳产的基础。
此外,灌溉管理方面,标准建议采用滴灌或喷灌的方式进行节水灌溉,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保证每周至少灌溉一次,每次灌溉量控制在每亩20立方米左右。这样既节约了水资源,又满足了植物生长的需求。
最后,病虫害防治措施同样不容忽视。标准提倡采用物理、生物方法为主,化学药剂为辅的方式进行综合防控。例如,通过设置防虫网、安装诱捕器等手段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必要时使用低毒高效的农药,但要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的规定,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综上所述,《沙棘-甘草间作种植技术规程》从选址、种苗、种植密度到田间管理等多个环节都给出了明确指导,对于推动当地特色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