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特发性膜性肾病痰瘀互结证的诊断依据、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本文件适用于特发性膜性肾病痰瘀互结证的临床诊断及相关科研工作。
Title: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Phlegm-Stasis Syndrome Diagnosis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C43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一种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中医将其归为“虚劳”“水肿”等范畴。TCACM 1562-2024《特发性膜性肾病痰瘀互结证诊断规范》对这一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提出了系统性的指导。本文将聚焦于“痰瘀互结证”的诊断标准中关于舌苔变化的新旧版差异进行深度解读。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痰瘀互结证”的舌象描述较为笼统,仅提及“舌质暗红或紫暗”,并未具体区分舌苔的状态。而在新版标准中,则明确指出“舌苔厚腻或白腻,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这一修改体现了对病情复杂性的更精准把握。
例如,在临床实践中,患者可能出现舌苔厚腻伴随口干口苦的症状,这往往提示体内湿热与痰浊并存。此时若仅凭舌质暗红判断为单纯瘀血证,可能会遗漏痰浊这一重要因素。新版标准通过增加对舌苔状态的描述,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识别痰瘀互结的病理特点。
此外,新版标准还强调了结合脉象的重要性。如患者脉象表现为滑数或弦滑,进一步佐证了痰热内蕴的可能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当遇到符合上述舌苔、舌质特征的患者时,应综合考虑其全身症状,比如是否伴有胸闷、腹胀、肢体沉重感等表现,从而做出更为准确的辨证分型。
总之,新版标准通过对舌苔变化的细化描述,不仅提高了痰瘀互结证诊断的精确度,也为后续治疗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临床医师在使用该标准时,需紧密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以达到最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