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社区厨余垃圾收运数据智能采集的术语和定义、系统架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数据管理及安全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社区厨余垃圾收运过程中数据智能采集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
Title:Intelligent Data Collection Specification for Community Food Waste Transport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6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01T249—2024社区厨余垃圾收运数据智能采集规范》是广州市针对厨余垃圾智能化管理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这项标准在推动社区垃圾分类精细化、提高资源化利用效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选取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标准明确要求“应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厨余垃圾收集容器的状态监测”。这意味着每个厨余垃圾桶都需配备传感器设备,实时监控桶内垃圾量、满溢程度等信息。通过这种技术手段可以有效避免传统人工巡查模式存在的滞后性问题,确保及时清运垃圾,减少环境污染风险。
其次,在数据采集频率方面规定“至少每15分钟上传一次数据”。这一要求旨在保证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便于后续分析处理。频繁的数据更新能够帮助管理者更精准地掌握垃圾产生规律,为优化收运路线提供依据。
再者,关于数据存储与安全保护,标准强调“所有原始数据应保存至少两年,并采取加密措施防止泄露”。这对于维护居民隐私以及保障公共信息安全至关重要。同时,长期保存的历史数据还可以作为研究城市生活垃圾特征的重要参考。
此外,还特别提到“应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跨部门间的信息共享”。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效率,也有利于构建更加开放透明的服务体系,增强公众参与度和支持力度。
最后,对于系统维护提出了具体要求:“定期检查硬件设施运行状况,及时修复故障”。良好的日常维护工作是保证整个智能采集系统稳定可靠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价值。
综上所述,《DB4401T249—2024社区厨余垃圾收运数据智能采集规范》从多个维度对厨余垃圾管理工作进行了细致规划,为推进绿色低碳城市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