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花生生产过程中主要风险因子的识别、评估和控制措施,包括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环节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花生的安全生产与质量管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ontrol of Major Risk Factors in Peanut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3952-2024《花生主要风险因子管控技术规程》为辽宁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花生种植、收获、储存和加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条文】5.1 种子选择应选用经过审定的品种,种子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
解读:本条强调了种子质量的重要性。选用审定品种可保证其适应当地环境条件及抗病虫害能力。种子纯度和发芽率直接影响出苗率与产量稳定性,因此必须达到一定标准才能播种,以减少因种子问题带来的潜在风险。
【条文】6.3 施肥应遵循平衡施肥原则,氮磷钾比例宜为1:0.75:1,并根据土壤肥力状况调整用量。
解读:合理施肥是提高花生品质的关键环节之一。氮磷钾比例设定基于花生生长需求特性,过量施用氮肥会导致植株徒长而影响结果,同时增加病害发生几率;适量磷钾肥则有助于增强作物抗逆性。通过科学测土配方施肥,可以有效避免肥料浪费并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条文】7.2 收获期应在大部分荚果成熟时进行,晴天上午露水干后开始作业,避免雨后立即采收以防霉变。
解读:适时收获对保持花生良好外观品质至关重要。过早收获会影响籽仁饱满度,过晚则容易造成裂荚或受潮发芽等问题。晴天上午采收不仅有利于机械操作效率提升,还能减少水分含量过高带来的后续储藏隐患。
【条文】8.1 储存前需将含水量降至8%以下,并定期检查粮温粮质变化情况。
解读:控制好储存环境条件是防止花生变质的基础工作。含水量过高易滋生微生物引起腐败变质,定期监测粮温粮质则能够及时发现异常现象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处理,从而延长保质期限。
以上内容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如何有效管理花生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