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海上客运航线气象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质量与评价。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内从事海上客运航线气象服务的相关机构和服务人员。
Title:Meteorological Service Specification for Marine Passenger Rout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7
国际标准分类号:03.2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2823-2023 海上客运航线气象服务规范》是一项针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海上客运航线的气象服务地方标准,旨在提高海上客运的安全性和服务质量。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海上客运航线”、“气象服务”等核心概念。例如,“海上客运航线”是指连接两个或多个港口之间的固定航线,用于载运乘客的水上交通线路。这一定义为后续的服务内容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气象监测与数据收集
该标准要求建立完善的气象观测网络,确保在关键海域和站点设置自动气象站,实时采集风速、风向、气温、湿度、气压及能见度等基础数据。这些数据是开展精准预报的基础,对于保障航行安全至关重要。
预报预警发布
标准强调了预报预警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规定每日至少三次更新天气预报,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频次。特别是在台风、强对流天气等高影响事件发生前,应提前发布预警信息,告知相关单位和个人采取防范措施。
服务流程与质量控制
服务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制定、实施监控以及效果评估四个阶段。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的要求,比如需求分析时需充分考虑航线特点、船舶类型等因素;而在实施过程中,则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态,确保服务连续可靠。
应急响应机制
当遇到突发恶劣天气状况时,必须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这包括但不限于暂停航班、疏散旅客、提供临时避难场所等措施。同时,还需要保持与海事部门、应急管理部门的良好沟通协作,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培训考核制度
为了保证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标准还提出了定期培训和考核的要求。所有参与气象服务的相关人员都应当接受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并通过严格的考核才能上岗工作。此外,还鼓励持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
以上是对《DB45/T 2823-2023 海上客运航线气象服务规范》部分重要内容的详细解析。这项标准不仅有助于提升广西沿海地区海上客运的安全管理水平,也为其他类似区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