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能量管理系统的技术要求,包括系统的功能、性能、接口、安装和测试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中牵引供电能量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和验收。
Title: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of Traction Power Supply in Urban Rail Transit
中国标准分类号:P 56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2932-2024《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能量管理系统技术要求》是一项湖南省地方标准,该标准对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能量管理系统的功能、性能和技术指标提出了具体要求。以下是对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系统架构与组成
标准明确指出,牵引供电能量管理系统应由数据采集与监控子系统、能效分析与优化控制子系统以及信息展示子系统三部分构成。其中,数据采集与监控子系统负责实时监测牵引变电所内各类设备的运行状态和能耗数据;能效分析与优化控制子系统则通过算法实现对牵引供电系统的节能优化调度;信息展示子系统用于向运营管理人员提供直观的数据展示和操作界面。这一架构设计确保了系统的全面性和功能性。
2. 数据采集精度
在数据采集精度方面,标准要求电压测量误差不超过±0.5%,电流测量误差不超过±1%,功率因数测量误差不超过±1%。这些精确度要求旨在保证系统能够准确反映实际电网状况,为后续的能效分析和优化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3. 通信接口与协议
标准规定系统需支持多种通信接口(如RS485、以太网等)及通用工业通信协议(如Modbus、IEC61850等)。这不仅便于与其他自动化设备集成,还提高了系统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
4. 能效评估指标
能效评估是衡量牵引供电系统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标准中提到的主要评估指标包括牵引变压器负载率、牵引网电压损失率、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率等。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定期监测与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整体能效水平。
5. 故障诊断与预警机制
系统应当具备完善的故障诊断功能,当检测到潜在故障时应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并记录相关事件以便后续追溯。此外,还需设置分级报警机制,根据不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影响范围。
6. 用户权限管理
针对不同岗位的操作人员,系统应实施严格的身份认证与权限划分制度。只有获得授权的用户才能执行特定任务,这样既能保障操作安全又能维护信息安全。
7. 测试验收流程
最后,在完成系统建设后必须按照规定的测试项目进行全面验证,包括但不限于硬件安装调试、软件功能测试、联调试验等内容。只有所有项目均达到合格标准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能量管理系统技术要求》从多个维度规范了此类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对于推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