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米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原料要求、工艺流程、技术指标、质量控制及包装储存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重庆市范围内大米的生产与加工企业。
Title:Rice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0/T 1579-2024《大米生产加工技术规范》是由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推荐性地方标准。该标准对大米的生产加工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规定,确保大米产品质量安全和品质稳定。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原料选择与验收
标准要求大米生产加工企业应从正规渠道采购原料稻谷,优先选用本地优质稻谷品种。稻谷入库前需进行质量检验,包括杂质含量、水分含量、色泽气味等指标。其中,杂质含量不得超过1%,水分含量应控制在13%-15%之间。这一规定旨在保证原料稻谷的基本品质,避免因原料问题影响后续加工环节。
2. 清理与筛选
清理是大米加工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步骤之一。标准明确规定,稻谷进入碾米机之前必须经过多级清理设备处理,去除石子、金属、秸秆等杂质。同时,要使用比重去石机分离重杂质,磁选器清除铁质异物。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大米成品的纯度和安全性。
3. 碾磨工艺参数
碾磨过程中,标准对不同规格的大米产品设定了相应的碾磨时间和压力参数。例如,一级精米的碾磨时间为20-25秒,碾磨压力为0.2-0.3兆帕;二级精米的相应参数分别为25-30秒和0.3-0.4兆帕。合理的碾磨参数既能保证大米的外观品质,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营养成分。
4. 色选与分级
色选是提升大米外观品质的重要工序。标准要求采用先进的光电色选机对大米进行分拣,剔除黄粒、黑斑粒等不合格颗粒。此外,还需根据粒型大小、重量差异等因素对大米进行精确分级,确保各等级产品的一致性。这样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5. 包装与储存
对于包装材料的选择,标准强调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包装相关法规的要求,不得含有有害物质。包装完成后的大米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仓库内,温度控制在20℃以下,相对湿度不超过70%。同时,要定期检查库房环境条件,防止虫害滋生和霉变发生。良好的储存管理能够延长大米的保质期,保障消费者的食用安全。
综上所述,《大米生产加工技术规范》从原料到成品各个环节都做出了详尽的规定,为企业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操作指南。遵循该标准不仅能提高大米生产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还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