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山岳搜救专业救援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组织架构、人员配备、装备配置、培训与演练、应急响应及保障措施。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范围内山岳搜救专业救援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s for Professional Rescue Teams - Part 2: Mountain Search and Rescue
中国标准分类号:A9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T 1779.2-2024《专业救援队伍建设规范 第2部分:山岳搜救》是贵州省地方标准,该标准对山岳搜救队伍的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组织架构与人员配置
标准指出,山岳救援队伍应设置指挥组、医疗组、技术组和后勤组等四个主要职能小组。其中指挥组负责整体行动规划与决策;医疗组需配备至少两名具有野外急救资质的医护人员;技术组成员必须具备绳索救援或攀岩技能,并通过相关认证;后勤组则承担装备维护及补给保障任务。此外,每个小组成员数量不得少于三人,且每位队员都应接受过基础山地救援培训。
二、装备配备与维护
装备是山岳搜救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标准明确要求每支队伍必须拥有以下核心装备:便携式卫星电话两部以上;防水手电筒每人一支;多功能担架至少一套;各类绳索系统不少于三套;便携式氧气瓶若干。同时强调所有装备需定期检查保养,确保处于良好状态,特别是对于高频率使用的绳索类器材,其使用寿命不得超过两年。
三、训练与演练
为了提高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标准规定每年度内必须组织不少于四次实战模拟演练,涵盖不同地形条件下的搜救场景。每次演练结束后要进行全面总结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此外,还要求每位队员每年参加不少于80小时的专业技能培训,包括但不限于体能锻炼、心理辅导以及特定技术操作等内容。
四、信息共享机制
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渠道对于提升救援效率至关重要。为此,标准建议各地区间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用于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分享成功案例经验以及协调跨区域合作事宜。当发生紧急情况时,所有参与单位需第一时间上报相关信息至指挥中心,以便统筹调配资源。
五、应急响应流程
明确了从接警到撤离全过程的操作步骤。首先是迅速核实报警内容,确认事故地点和被困人数;其次是制定初步行动计划,并通知相关部门协同处置;接着派遣先遣小队前往现场勘查实际情况;最后根据现场反馈调整方案执行最终营救任务。在整个过程中,必须保持通讯畅通,随时向领导汇报进展。
六、安全防护措施
鉴于山岳环境中潜在风险较高,标准特别强调了个人防护的重要性。要求所有队员穿戴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头盔、防滑靴以及全身式安全带等必要装备;作业期间严格遵守“双绳”原则,即至少使用两条独立绳索固定身体;在陡峭斜坡上移动时采用八字环制动法控制下降速度;夜间行动时增设照明设备以保证视线清晰。
综上所述,《专业救援队伍建设规范 第2部分:山岳搜救》为构建高效专业的山岳救援体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有助于最大限度减少自然灾害给人类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