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块茎蛾监测调查的技术要求、方法和记录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内马铃薯块茎蛾的监测与调查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onitoring and Investigation of Potato Tubermoth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T 1225-2024《马铃薯块茎蛾监测调查技术规程》是云南省地方标准,为有效防控马铃薯块茎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将对规程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监测对象与范围
规程明确指出,监测对象为马铃薯块茎蛾(Tetranychus evansi),该害虫主要危害马铃薯的叶片和块茎。监测范围覆盖云南省内所有种植马铃薯的区域,尤其是历史发生区、高风险区及新引种区。这一规定确保了监测工作的全面性和针对性,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威胁。
2. 监测时间
监测时间为每年的4月至10月,重点在6月至8月。这段时间正是马铃薯块茎蛾繁殖和危害高峰期,通过在此期间加强监测可以更有效地掌握其发生动态。规程还建议在每个监测点每月至少进行一次调查,以确保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3. 监测方法
规程推荐使用黄板诱捕法和田间调查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测。黄板诱捕法通过设置黄色粘板来捕捉成虫,从而估算虫口密度;田间调查法则需要技术人员实地检查植株,记录受害情况。两种方法各有侧重,能够互补不足,提高监测效果。
4. 数据记录与分析
规程强调,每次监测后应详细记录相关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监测日期、地点、天气状况、诱捕数量、田间受害程度等信息。这些数据应及时整理并录入数据库,以便长期跟踪分析。此外,还要求定期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估虫情发展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5. 防治建议
根据监测结果,规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当虫口密度达到一定阈值时,应立即采取物理、生物或化学手段进行控制。例如,可以利用天敌昆虫如瓢虫来抑制害虫数量;也可以选择低毒高效的农药进行喷洒,但需注意轮换用药以防产生抗药性。同时,规程提倡采用综合管理策略,结合农业措施如合理密植、适时收获等,从根本上减少害虫滋生条件。
以上是对DB53/T 1225-2024中关键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从事马铃薯生产的人员有所帮助。严格按照规程执行,不仅能够有效防控马铃薯块茎蛾的危害,还能保障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